三菱 Q 系列 PLC 的逻辑 CPU(如 Q03UDV、Q04UDHCPU)和运动 CPU(如 Q172DSCPU、Q173DSCPU)在功能定位、应用场景、硬件架构和编程方式上有本质区别,核心差异体现在对通用逻辑控制和高精度运动控制的侧重上。以下是详细对比:
一、核心功能定位
| 维度 | 逻辑 CPU | 运动 CPU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目标 | 处理通用逻辑控制(开关量、模拟量、通信) | 专注于多轴同步运动控制(插补、位置 / 速度控制) |
| 典型应用 | 生产线逻辑联动、设备状态监控、数据采集 | 数控机床、机器人、电子组装设备(需多轴协同) |
二、硬件架构差异
1. 处理器与运算能力
2. 轴控能力
3. 扩展模块兼容性
三、编程与指令系统
1. 编程软件
2. 核心指令差异
四、通信与同步能力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对比
| 场景 | 逻辑 CPU(如 Q03UDV) | 运动 CPU(如 Q173DSCPU) |
|---|---|---|
| 自动化生产线 | 控制传送带启停、阀门开关、传感器逻辑联动 | 不适用(无运动控制需求) |
| 小型机床 | 仅能控制单轴进给(如手动送料) | 控制 X/Y/Z 三轴插补(如铣床的轮廓加工) |
| 电子组装设备 | 控制料仓供料、真空吸附等逻辑动作 | 控制贴片机的 X/Y 轴高速定位 + 旋转轴角度同步 |
| 包装机械 | 控制薄膜牵引、切刀动作的逻辑时序 | 控制追剪机构(切刀与薄膜同步运动,精度 ±0.1mm) |
总结:如何选择?
实际应用中,两者可配合使用:逻辑 CPU 负责全局流程控制,运动 CPU 专注局部轴控,通过 Q 系列背板总线(MELSECNET/10)实现数据交互,兼顾效率与精度。

